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:警惕诱导话术 拒绝私下转账 正文

福建省消委会提醒:警惕诱导话术 拒绝私下转账

来源:岸谷之变网 编辑:知识 时间:2025-08-25 07:12:28

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(记者张文章)随着“6•18”的福建到来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促销活动。省消私下一些商家以“限时特惠”“独家渠道”“秒到账”“微信私下转账更便捷”等诱导话术要求消费者直接向个人微信转账付款。提醒6月17日,警惕拒绝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,诱导提醒广大消费者拒绝微信私下转账,话术守护购物资金安全。转账

据了解,福建福建省消委会近日接到多起消费者咨询投诉,省消私下反映通过微信加好友向商家直接转账后,提醒遭遇商家不发货、警惕拒绝不退款甚至失联等问题。诱导其中,话术一名消费者反映用微信向商家转账1500元购买门窗商品,转账久等未见商家发货,福建发微信联系商家时发现自己被删除了好友。

福建省消委会表示,选择正规的第三方平台,交易才有保障。首先,资金托管更安全。通过正规电商平台交易,资金由平台托管,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款项才转入商家账户,可以降低交易风险。其次,商家资质可追溯。第三方平台对入驻商家均有审核机制,消费者可查看商家营业执照、信用评价等信息,避免遭遇“黑心”商家。第三,维权渠道更畅通。若发生消费纠纷,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投诉、申请退款或介入调解,平台将依据规则保障消费者权益。另外,售后保障更完善。平台提供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等售后政策,消费者购物更放心。

福建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,“6•18”网购要理性,切勿因小失大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电子商务法》等法律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应履行的责任义务,为消费者网购提供了较好保障。而绕开平台的微信私下转账,易被认定为公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行为,不仅商品服务质量、交易资金安全、售后服务等得不到保障,而且很难适用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进行维权,后续在联系商家、获取证据等方面还可能面临一系列困难,甚至陷入“钱货两空”的维权困境。

福建省消委会也提醒相关网络平台,加强对商家交易行为的监管,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诱导私下交易的行为。只有形成“消费者谨慎交易、商家诚信经营、平台严格监管”的良性循环,网络购物才能更安心、更放心。

责任编辑:张林保上一条:重庆市消委会联合4家行业协会倡议:抵制过度包装下一条:没有了
热门文章

0.148s , 11275.3125 kb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:警惕诱导话术 拒绝私下转账,岸谷之变网  

sitemap

Top